灵泉禅寺

灵泉禅寺

浙江省 · 宁波市

宁海县灵泉禅寺详细介绍如下:

灵泉禅寺(灵泉寺),位于宁海县一市镇山藏方村附近,居县志记载,灵泉寺旧称摘星庵,又称林泉寺,位于东洲八景之一——“新岭归云”的新岭头。新岭头在海拔300多米的和尚山上。灵泉寺初建于隋文帝十五年(公元595年),由高僧智顗法师(智者大师)所建。当时,智顗法师应杨广之请前往扬州撰《净名经疏》,九月辞归天台,重整山寺,习静林泉。至宁海境内天台山脉的盘龙山上新岭头和尚山旁,天热口渴,遂用禅杖杵地,涌出一眼清泉,又观群山围绕,绿筠翠柏,青峦叠峰,灵脉四合,若莲花含露,有仙境佛界之象,于是结庐建寺。

宋咸淳年间(1265-1274),绝崖居士汪垠曾在此结庵。宋德佑元年(1275)重修殿宇。后历经兴废,民国35年(1946)曾重修大殿。盛期时,寺庙拥有僧人99人,还有数目可观的塘田、山林、田园。然而,土改后寺产被架空,寺院逐渐衰落。1956年寺院里办过林校,林校停办后又办集体畜牧场。

直至近代,高僧悟道老和尚(俗姓韩,一九二一年农历十一月十一日生于岱山县岱东镇)八岁随母住此出家(后至普陀山),灵泉寺才逐步恢复道场,以待中兴。悟道老和尚在寺院东北角掘井,井水常年不竭,久旱不枯,久雨不溢,清澈见底,甘甜可口,有延年益寿、滋肤美容之妙,悟道老和尚为缅怀与母亲同住灵泉寺的纪念,遂题“灵泉古井”,落款“悟道普慈”(普慈为悟道老和尚母亲皈依法名)。宁海一直流传着“若要福寿全,先拜灵泉后福泉”的古之偈语,故名灵泉寺。每逢农历十月初十至十月十五,成为虔诚的信徒到灵泉寺拜佛祈福、求子保平安的最盛大的祈福法会。

灵泉禅寺有三重大殿,坐北朝南,山门青砖仿木结构,歇山式大脊、筒瓦顶,有吻兽、垂兽,四角悬风铃,石刻件拼砌发券门洞,门额有“灵泉禅寺”石刻,并有题记“大明嘉靖癸已(1553)七月吉日重开山门第一代住持圆恭立”。山门后为天王殿、三世佛殿、三大士殿。从记载和遗迹中,可以看出灵泉禅寺宏大的建筑规模和曾经旺盛的香火。然而,现仅存一座山门、一棵古槐、两株银杏树,其中一棵银杏树为雌雄共体,每年都结下金色的果实。

如今,灵泉禅寺作为宗教活动场所,依然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和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