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遥古城-平遥文庙明经
山西省 · 晋中市平遥县平遥文庙明经详细介绍如下:
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县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仍保持原貌,是中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也是中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建筑群南接城墙,北临城隍庙街,包括东学、西学和居中的庙区,总占地面积35811平方米,庙区占地8649.6平方米。平遥文庙由前后六进院组成,中轴线自南而北有影壁、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又称彝伦堂)、敬一亭、尊经阁。明伦堂在大成殿后,是强化孔子儒教中的君臣、父子、尊卑等人伦关系的殿堂,是向人们灌输儒教伦理道德的讲堂,也是学官中的主要学习场所。平遥文庙的总体布局展现了元明以来中国文庙建筑的基本规制。
平遥文庙历来为县学所在,直至清光绪末年废除科举后,县学才停。在科举时代,明经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儒家经典的掌握和理解。虽然平遥文庙内没有直接关于“明经”的特定建筑或区域,但整个文庙作为儒家文化的象征和传承之地,无疑与明经等科举考试内容紧密相连。
2001年6月25日,平遥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平遥文庙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和科举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游客领略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感受儒家文化氛围的热门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