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叠层石
山西省 · 晋城市陵川县叠层石详细介绍如下:
叠层石(stromatolite)一词由叠层岩引伸而来,在现行的定义术语上,构成叠层石的纹层称为基本层(basiclamination),单个叠层石则称为叠层体(gross morphology)或构造体(construction)。叠层石主要由浅水底栖细菌、蓝细菌及藻类微生物席(microbial mats)因光合作用昼夜周期生长和新陈代谢作用粘结、沉淀、运移及凝固水中矿物质,在特定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微生物沉积构造,通常分布于潮坪、浅滩及泻湖等处的光照带环境。
在陵川县,叠层石是地质遗迹中的一种,可见于陵川王莽岭蝴蝶峡内。该峡谷整体呈U型,长约1.5千米,谷底宽10~20米,谷肩高80~100米,出露面积0.5平方千米。其基岩为寒武系张夏组厚层状鲕粒灰岩,而峡谷内主要地质遗迹除叠层石外,还有蝴蝶崖、叠瀑等。其中,蝴蝶崖高约110米,上宽约80米,下宽约25米,形似一只直立的蝴蝶,是蝴蝶峡内最具代表性的地质遗迹。
叠层石构造也称叠层构造或叠层藻构造,简称叠层石,由两种基本层组成:富藻纹层(暗层)和富碳酸盐纹层(亮层)。富藻纹层中藻类纵分含量多,有机质含量高,碳酸盐沉积物少,故色暗;富碳酸盐纹层中藻类组分含量少,有机质含量低,故色浅。这两种基本层交互出现,即形成叠层石构造。
总的来说,陵川县的叠层石是地质历史和生物演化的重要见证,也是研究古代微生物活动和沉积环境的重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