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张柔

名将张柔

河北省 · 保定市

张柔(1190年~1268年),字德刚,是金末元初的名将和军阀,也是著名将领张弘范的父亲,出生于易州定兴县(今定兴县高里乡河内村)。

他少年时期慷慨大方,崇尚气节,善于骑射,以豪侠之气著称。在金朝贞祐年间,地区盗贼蜂起,张柔把当地世家大族组织起来保卫西山东流寨,使得盗贼不敢进犯。元太祖八年(1213年),蒙古军南侵,张柔聚集乡邻亲族数千家结寨自保,被金朝任命为定兴县令,后来又升迁至中都留守兼知大兴事。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张柔与蒙古军在狼牙山大战,兵败被俘,后归降于蒙古,并出任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

此后,张柔作为蒙古的部将,南下雄、易、安、保诸州,攻占深、冀以北,真定以东三十余城,威名震河朔。在满城,他恢复农业生产,将这里建成自己的可靠地盘。元太宗四年(1232年),张柔奉命讨伐金朝,包围并攻克开封,运走史馆《金朝实录》和秘府图书、耆旧望族,护送北归。元太宗六年(1234年),张柔入觐窝阔台汗,升任万户,兼管军民,成为独据一方的汉军首领之一。

在攻伐南宋的战争中,张柔也立下了赫赫战功。元太宗七年(1235年)春,蒙古大举伐宋,张柔夺枣阳外城并绕出敌后立功。此后近二十年间,他为蒙古守卫河南南部与安徽西北部的防线,并不时出击威胁宋军。

忽必烈即位后,张柔受到重用。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张柔奉诏班师。中统二年(1261年),张柔献上《金实录》,以年老致仕,受封为安肃公。至元三年(1266年),张柔又被起用为判行工部事,参与营建大都,进封蔡国公。

张柔在71岁时去世,被赠予太师、武康的谥号。延祐五年(1318年),凭借儿子张弘范、孙子张珪的功勋,张柔被追封为汝南王,赐谥忠武。他的墓地位于满城区西北7.5公里岗头村月明山下,与其子张弘略、张弘规墓合葬处形成墓群。

总的来说,张柔是金末元初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和军阀,他在抵抗蒙古南侵、讨伐金朝、攻伐南宋等战争中均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元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也在地方治理和农业生产方面有着显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