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秃鹫
河北省 · 保定市秃鹫是鹰科秃鹫属的大型猛禽,主要以腐尸为食,极少情况下也会主动攻击中小型兽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有时也袭击家畜。其详细介绍如下:
- 外观特征:体长108至120厘米,翼展可达2米以上,是山地高原上最大的猛禽。通体黑褐色,头和后颈部裸露无羽,因此被称作秃鹫,别名狗头鹫、座山雕。颈部裸露,呈铅蓝色,皱领为白褐色。上体呈暗褐色,翼上覆羽为暗褐色,初级飞羽为黑褐色。下体呈暗褐色,胸前具有绒羽,两侧有矛状羽。胸、腹部有淡色纵纹,尾下覆羽为褐白色。嘴为黑褐色,脚为灰色,爪为黑色。
- 栖息环境:一般栖息在海拔300至5000米的丘陵、山区或干旱和半干旱草原,华北平原地带很少见到其活动。
- 生活习性:秃鹫通常单独生活,偶尔会三五只成群,觅食时则集结成群。喜在高大的乔木上筑巢,巢穴以树枝为材料,内铺小树枝和兽毛等。繁殖期间每窝可产卵1至2枚,雌雄均参与孵卵,孵化期约55天左右。它们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高山荒原与森林中的荒岩草地、荒漠和半荒漠地区,飞行高度可达10000米以上。
- 保护级别:秃鹫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近危物种,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秃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不断好转,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和完整度明显提高。在等地,也有秃鹫活动的踪迹被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