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罕幽谷
河北省 · 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塞罕幽谷位于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内,但关于塞罕幽谷的详细介绍较为有限,可能它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独立景点或地名。不过,可以为您介绍与之相关的“塞罕碳谷”:
塞罕碳谷(Saihan Carbon Valley),地处中国最北部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021年6月,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与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塞罕坝机械林场三方携手共建“塞罕碳谷”,正式提出实施“塞罕碳谷”战略。
“塞罕碳谷”战略目标是在全域建设双碳展示区、体验区和产业园区,建设一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推动双碳能力建设、双碳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环境交易和风光储氢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其具有以下优势:
- 塞罕坝精神的独特品牌优势:围场作为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孕育并厚植了“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是塞罕坝精神的应有之意,也是围场践行塞罕坝精神的必由之路。
- 优质的森林资源优势:围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境内拥有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滦河国家级湿地公园以及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等生态资源。全县有林面积8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为围场减污降碳和固碳增汇提供了先天条件。
- 丰沛的风光资源优势:围场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过渡地带,全年平均风速、有效风速累计时间、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十分理想,适宜建设风力发电场面积达2400平方公里,清洁能源可谓“风光无限”。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全县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已达到较高水平,为碳达峰碳中和奠定了关键的能源基础。
- 全方位的体制和政策优势:围场是革命老区县、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6个可持续创新议程示范区之一。中央和国家、对围场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倾斜。同时,围场作为民族自治县,具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为双碳标准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围场通过全力打造“塞罕碳谷”,尽快实现碳达峰,并计划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域碳中和。如需更多关于塞罕幽谷的信息,建议直接咨询当地旅游部门或访问相关旅游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