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足迹化石

恐龙足迹化石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鄂托克旗恐龙足迹化石的详细介绍如下:

鄂托克旗的恐龙足迹化石主要分布于查布苏木阿茹布拉格和陶利嘎查等地,这些足迹化石位于中生代早白垩世的岩层上。早在1979年,地质考察部门便在这里发现了恐龙足迹。随后,在1986年,内蒙古博物馆的古生物研究工作者对查布苏木境内的恐龙足迹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他们在沙漠与草原相间的中生代白垩纪早期(距今约1.3亿年前)的灰色砂岩层上,找到了大面积的恐龙足迹化石和恐龙尾迹化石。

这些恐龙足迹化石数量众多,形态各异,大小不等,长度从最小的2~3厘米到最大的60厘米不等。足迹均为“负型”,足趾有三趾或四趾,形态多样,有的呈圆形或桃形,有的尖利而纤细,有的粗壮而笨重。恐龙足迹数量多、密度大,1平方米上就有小型恐龙足迹几十个到十几个,大、中型恐龙足迹几个到十几个。这些足迹或纵横交错,或排列成行,或反向行进,大多为连续行走的印迹,有的行进长度达一、二百米之远,印痕清晰,历历可数。

此外,鄂托克旗还发现了恐龙尾迹化石,这是恐龙行走或休息时尾巴拖拉的痕迹。查布苏木境内发现的恐龙尾迹化石数量达数千条,最短的有46厘米,最大的有1.46米,尾迹宽3~15厘米左右,印痕清晰完好。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恐龙足迹化石,当地建立了恐龙遗迹自然保护区。其中,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4641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区内分布广泛的多种类型的恐龙足迹化石以及恐龙骨骼化石等。该保护区的建立不仅有助于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也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恐龙及其生态环境的重要场所。

鄂托克旗的恐龙足迹化石以其数量大、种类丰富、分布范围广而著称,已成为世界第四大足迹化石产地,是中国乃至世界研究恐龙足迹的重要地区。这些足迹化石不仅为我们揭示了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也为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微信扫一扫智能生成旅游路线
游妙方微信公众号
游妙方微信小程序
游玩建议

针对鄂托克旗恐龙足迹化石的游玩,建议如下:

  1. 参观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恐龙化石遗址之一,拥有丰富的恐龙遗迹化石资源,包括恐龙足迹、骨骼化石等。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到保存完好的恐龙足迹,感受亿万年前的地球风貌。
  2. 游览查布恐龙博物馆:位于鄂托克旗查布苏木,馆舍内陈列着珍贵的恐龙化石、原生植物和动物标本,是了解鄂托克旗地域文化和恐龙知识的绝佳去处。
  3. 了解地质遗迹:保护区内地质构造活动历史悠久,显露出来的地质遗迹清晰,岩层出露明显,皱、断层保存完好,极具科研和观赏价值。
  4. 安排行程:由于保护区和博物馆都位于鄂托克旗,建议游客提前规划好行程,合理安排时间,以便充分游览和观赏。

在游玩过程中,请注意保护文物和自然环境,遵守相关规定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