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门寺
河北省 · 邯郸市龙门寺详细介绍
龙门寺并非位于复兴区,而是坐落于山西省浊漳河谷的山坳之中。这是一座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建筑于一体的古老寺院,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堪称一部活生生的历史。
龙门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元年(550年),初名法华寺,又名惠日院。寺院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中轴线上现存建筑包括五代西配殿、北宋大雄宝殿、金代山门(天王殿)、元代燃灯佛殿和明代东配殿,其余建筑多为清代遗构。
大雄宝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出檐深远,振翅欲飞。殿内墙壁上保存着明代工笔重彩壁画,色彩鲜艳,沥粉贴金,诸飞天体态丰腴,身姿轻盈,或拈花回首,或嬉戏追逐,飘拂于祥云之间,曼妙飘逸。
西配殿即观音堂,是龙门寺现存最为古老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唐至五代时期悬山顶建筑的唯一实例,建于后唐同光年间。殿内无柱,梁枋简洁而规整,透露出古老的唐风。而殿顶的琉璃脊兽,则是元代的珍贵烧造品,形态古老而色泽纯朴。其前还保存着五代后汉的石经幢,记录了它的创建历史。
天王殿兼作山门,建于金大定年间,其构造灵活多变,梁枋的断面形状各异,展现了精湛的金构技艺。此外,东配殿即药师殿,与西配殿相对而建,建于明弘治年间。
绕过大雄宝殿,便来到了第二进院,燃灯佛殿映入眼帘。殿内断面极不规则的梁栿多为自然弯曲的木材稍加修理而成,其不修边幅的豪迈气息具有典型的元代风格。
禅堂、僧舍、马厩等附属建筑则多为明末清初所建,满满晋南民居样式,亦是精致。
龙门寺不仅是一处宗教圣地,更是一处历史文化的宝库。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过去的历史和文化,建筑风格跨越六朝,从五代后唐到清代,每一座建筑都诉说着不同的故事,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去感悟。此外,龙门寺周边的自然环境也极为优美,山下沿河两岸风景如画,是自驾游玩的绝佳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