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赵村观音堂

西赵村观音堂

山西省 · 晋中市

平遥县西赵村观音堂详细介绍如下:

西赵观音堂位于平遥县东泉镇西赵村,其原建年代不详,但据历史记载,该建筑在清康熙年间进行了重建,并在嘉庆七年(1802年)进行了重修,此后又屡有修缮。2021年8月,人民政府公布西赵观音堂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堂的山门坐北朝南,由于地形原因,寺院地势低于寺外约3米,进入山门后需下斜坡才能到达院中。斜坡两侧为戏台的侧望,而东侧则立有三通高大的连体石碑,这些石碑立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十月二十一日,碑额为《平遥县第二区西赵村整理并创筑三渠碑记》。碑文由平遥城内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二甲第十一名进士出身的武丕文撰文,由清光绪庚子辛丑并科举人侯廷翰以隶书书写。碑文详细记载了西赵村百姓为改变河滩土地的种植条件,集资兴修廉渠、让渠(俗称上渠、下渠)、两水渠(退水渠)的全过程,碑阴还记载着当时各家各户受益的土地鱼鳞册,为研究西赵村近代农业水利发展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观音堂的正殿为砖拱十字窑洞加前檐,清嘉庆七年时把原来的木架结构殿堂改建为十字窑。殿前两株高大挺拔的柏树植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殿内原供奉“三大士”(文殊、善贤、观音)和十八罗汉塑像,观音菩萨居中。前檐下东侧枋上原挂有铸铁大钟,但已在1958年“大战钢铁”时被毁。

正殿对面是戏台,重修于清光绪三十三年。戏台两前柱之间的挂落为“二龙戏珠”,同东西两边柱间的挂落为精美的木雕镂空吉祥物,并雕有“蝴蝶杯”“斩颜良”两个传统戏曲的场面。橱额板上原书有“警鉴楼”三个行书体字的额牌,但现已失。台口两边的砖砌马头都是非常精致的砖雕,两山墙上则绘有左青龙、右白虎的壁画,这是道教文化的痕迹。

此外,院内东西两侧各有砖拱窑三孔,长木格窗,早年为村公所和村里塾学。寺院东北处还有一经堂,为和尚打禅处。观音堂东侧还有一小院,修有三楹南厅,原为董氏祠堂,后划作庙产,并在这里修建了南厅充当学校教室。

总的来说,西赵观音堂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建筑,它不仅见证了西赵村的历史变迁,还承载着当地百姓的信仰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