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马寺
河北省 · 保定市你提到的“唐县白马寺”可能存在信息混淆,实际上,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郊,以下是该寺的详细介绍: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已有1900多年历史,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文化在中国扎根的起点。作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这里融合了历史、文化与宗教的精髓,也是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佛教圣地。白马寺的佛教文化影响深远,它不仅将佛教传播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还影响了欧美地区,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的朝圣地。
寺名源于“白马负经”的典故,象征着佛教经典的传入,是了解中国佛教历史的重要窗口。白马寺的典藏文物丰富,包括2颗释迦牟尼佛舍利、中华古佛、元代十八罗汉夹纻像等。寺内的舍利塔,历经沧桑,金大定十五年得以重修,高达三十五米,是白马寺的标志性建筑。清凉台为中国第一译经道场,曾是汉明帝刘庄小时候避暑和读书的地方。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翻译出了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经典著作《四十二章经》的中文版本。
自20世纪末以来,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泰国、印度、缅甸政府也相继出资在白马寺建造佛殿,使其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每年一度的“马寺钟声”活动,是人类祈福、辞旧迎新的特殊象征,吸引了众多国外游客前来参加。
1961年3月4日,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它被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1月,洛阳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AAAA级景区。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访问白马寺官方网站或相关旅游平台,以获取最新、最准确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