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剩宫寺
山西省 · 晋城市圣公寺(注:并非“剩宫寺”)详细介绍:
圣公寺,又名圣公禅寺,位于泽州县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寺庙,也是晋城影响较大的寺庙之一。它坐落在泽州县的下村镇北部武神山的主峰下约300米处,坐北朝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环水抱,环境幽静。寺院背靠高平,依偎沁水,其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旖旎。
寺内有九个泉眼,闻名遐迩,为历史上著名的九连泉,是四十里长河之发源地。其间有天然水帘洞、养天池、仙人桥、壁虎岩等自然洞天,名胜极佳,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观光和朝拜。
关于圣公寺的始建之年,虽不详尽,但根据寺中石狮之造型考察,寺院最晚大约建于宋朝。寺中存留的古碑有大明万历五年的《重修理十王神殿记》、明正统年间的《重修圣公禅寺记》,这些碑文记载了寺院的久远历史和兴衰变迁。
在明代,圣公寺为临济一系的寺院。明永乐初年,平阳洪洞崇福寺僧人祖德禅师云游至此,见山水幽僻,便在此募金重建此寺。此后,历经多代僧人的修缮和扩建,圣公寺的规模逐渐扩大,成为一座宏伟壮观的佛教寺庙。
然而,自清末至民国,圣公寺渐渐衰败,历经沧桑。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因修万里水库而拆寺,圣公寺复至极荒芜。90年代初,当地村民一场大火又将圣公寺周边原始森林焚毁殆尽。据当地人讲,寺内“敕赐圣公寺”匾额与金丝楠木韦驮菩萨一起被盗,下落不明。
尽管如今圣公寺已不复当年之盛况,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仍值得人们去探寻和缅怀。它不仅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也是研究古代建筑、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