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宋重修北岳安天王庙之碑
河北省 · 保定市曲阳县大宋重修北岳安天王庙之碑的详细介绍如下:
一、基本信息
- 名称:大宋重修北岳安天王庙碑
- 时间: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八月九日建
- 地点:曲阳县北岳庙
- 现状:碑立于2000年重建的碑亭中
二、碑文及书法
- 碑额:篆书“大宋重修北岳安天王庙之碑”,3行12字
- 碑首行题:“大宋重修北岳安天王庙碑铭并序”
- 碑文:共35行,每行68字,碑文行书潇洒,四言、五言、四六句式灵活运用,文采斐然
- 碑阴碑侧:刻有题记
- 撰文者:承奉郎知制诰王禹偁奉敕撰文
- 书丹者:翰林待诏将仕郎黄仲英奉敕书丹
- 篆额者:翰林书直将仕郎守高门乐原县主簿葛湍
三、历史背景
- 碑文记载淳化二年(公元991年)重修北岳庙的起因是匈奴(契丹人)曾至岳祠占卜吉凶,因“不从猾夏之心,遂纵燎原之火”,导致庙宇被焚毁。
- 重建后的北岳安天王庙比之前更有气势,以迎合皇帝“维新大壮”的圣谕。
四、相关人物
-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山东巨野人。九岁能文,太平兴国八年(983)擢进士。因直言敢谏,屡受贬谪。曾自言:“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著有《制诰集》十二卷、《五代史阙文》二卷、《建隆遗事》一卷等。
五、文化价值
- 作为北宋时期的重修碑记,该碑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展现了当时书法艺术的风采。
- 碑文内容反映了北宋时期与契丹的边疆关系以及皇帝对庙宇重修的重视,对于研究北宋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