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打包运船
河北省 · 保定市安新县痛打包运船事件详细介绍如下:
事件背景:
1939年2月15日,日寇占领新安县城(今安新县),开始对白洋淀人民进行残酷的统治,到处杀人放火、修建炮楼,还强迫水区渔民交出赖以生活的猎枪和渔船,把水区人民推向了绝境。在此背景下,当地党组织派徐建、李刚义在大张庄村动员水区猎户,成立了抗日武装三小队。当时的主要武器是渔民打野鸭的“大抬杆”,装药后要用雁翎插在点火口防潮,“雁翎队”因此得名。
事件经过:
1943年10月,日寇的100多条包运船运送大批武器和军运物资。雁翎队得知情报后,决定在王家寨村东河道上伏击日寇包运船。经过一番激战,班长邸芝科和另外两名战士光荣牺牲,雁翎队击毙鬼子10人、俘虏5人,毙俘伪军100多人。这次战斗成功地截下了敌人全部物资,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雁翎队也从此有了“淀上神兵”之称。
此外,在1943至1945年间,雁翎队为配合正规军作战,决定切断敌人的水上运输线,在王家寨村东的“横埝”处(两条河道交叉点,两边皆是芦苇荡,抗战时期是大清河保定至天津的主要航道)打了个漂亮伏击战,全歼敌人,缴获了很多枪支和军需物资。
事件意义:
痛打包运船事件是白洋淀雁翎队抗日斗争中的一次重要战斗,展现了雁翎队英勇顽强、机智灵活的战斗作风和爱国主义精神。这次战斗不仅截获了敌人的大批物资,还极大地鼓舞了白洋淀人民的抗日斗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雁翎队打包运船遗址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