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廷敬
山西省 · 晋城市陈廷敬详细介绍:
陈廷敬(1638年或1639年-1710年或1712年),初名陈敬,后改名廷敬,字子端、小舫、樊川,号说岩、午亭、半饱居士、午亭山人等,泽州(今晋城)人。他是中国清代著名的诗人、大臣。
陈廷敬自幼聪慧,喜欢读书,9岁时便能作诗,且诗作惊艳长辈。他顺治十五年(1658年)中进士,后入翰林院,累迁侍讲学士。康熙年间,他历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工部、户部、吏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并授文渊阁大学士。他还曾担任《康熙字典》的总纂官,为这部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官修字典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廷敬为官清廉,以廉洁奉公著称。他主张遏制社会上的奢侈之风,提倡节俭,并为官民用度定出一个标准。他的品格和精神深受人们敬仰,《清史稿》给予了他“清勤”的评价。
在政治上,陈廷敬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措施。他整顿钱法,解决了市场上铜钱短缺的问题;整顿吏治,提出了一系列整顿吏治的建议和方案;在刑部任职时,他针对刑部内部存在的问题和官员的一些弊病,进行了深入调研,并采取了措施予以治理。
此外,陈廷敬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作数量虽不多,但风格独特,不乐为粗犷豪放之作。他著有《参野诗选》、《北镇集》等诗集,还奉敕校理编纂了《咏物诗选》等文学作品。
总的来说,陈廷敬是一位在政治、文学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的清代名臣。他的清廉品格、卓越才能和深远影响,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