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虫化石

三叶虫化石

山西省 · 晋中市

三叶虫化石,古时称作燕子石,也叫蝙蝠石。三叶虫(Trilobites)属古生节肢动物,属三叶虫纲,生于海底,其种类繁多,大小不一,从一厘米至一米不等。三叶虫生于寒武纪(5.7亿年),至奥陶纪(4.5亿年)最为繁盛,消亡于二叠纪末期的二叠纪大灭绝事件(2.52亿年前)。

三叶虫在早古生代的寒武纪已发现动物化石2500多种,除脊椎动物外,几乎所有的门类都有了。其中最多的就是三叶虫,约占化石保存总数的60%。三叶虫化石经常出现在由海底抬升起的地层中,比如各板块之间冲击形成的从海底抬升起的山脉地区,我国沂蒙山区分布亦很广。

三叶虫属海生无脊椎动物,主要营底栖生活,也有部分在泥沙中生活和漂浮生活。因虫体背部为几丁质甲壳组成,易于保存为化石;又因背甲被两背沟纵为轴部及左右对称两肋叶,故称三叶虫。自前至后可分为头、胸、尾三部分,该虫能终生阶段性脱壳,所以常见于头甲及尾甲分散保存为化石。

三叶虫是最早的、获得广泛吸引力的化石,至今为止每年还有新的物种被发现。它们是古生代化石沉积中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生命形式之一,古生物学家已经确认了超过2.2万个三叶虫物种。能发现如此众多的三叶虫物种,主要归因于这些生物的外骨骼是由一种叫作方解石的矿物构成的,非常容易保留下化石。然而,大多数三叶虫化石只留下了外骨骼,能保留软体部分(比如触角和腿)的化石却非常罕见。

综上,三叶虫化石是地质历史和生物演化研究中的重要对象,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代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宝贵信息。但关于昔阳县三叶虫化石的详细介绍,建议查阅当地地质博物馆或相关研究机构发布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