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松醪赋
河北省 · 保定市《中山松醪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辞赋,现收藏于吉林省博物馆。以下是对其的详细介绍:
一、创作背景
- 作者:苏轼
- 创作年代:北宋
- 创作地点:中山府(今定州市)
苏轼在任定州知州时,根据当地的松醪酒工艺,自酿松醪酒,并命名“中山松醪”。为表示对此酒的喜爱,他特此作赋。
二、作品内容
《中山松醪赋》描述了苏轼在制作和品尝中山松醪酒的过程中的所感所想。作品中提到,在日落时分采集少量的松枝,制成中山松醪,为的是把松枝从被人焚烧的灰烬之中拯救出来,免除其被做成火把的厄运。从盘根错节里取出松枝透明的汁液,通过烹煮渗出脂肪。跟黍米、麦子一起煮熟,蒸煮时沸腾烹溅而发出嘈杂的声响。酿出的酒味道甘而余味略有点苦,惊叹其幽雅的姿态独具风味。
此外,作品中还描绘了苏轼与友人共饮此酒、畅谈人生的场景,以及他对此酒的赞美和对其独特风味的描述。
三、书法价值
《中山松醪赋》不仅是苏轼的文学作品,更是其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此赋笔意雄劲、姿态闲雅、潇洒飘逸,而结字极紧,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明张孝思云:“此二赋经营下笔,结构严整,郁屈瑰丽之气,回翔顿挫之姿,真如狮蹲虎踞。”王世贞云:“此不惟以古雅胜,且姿态百出,而结构谨密,无一笔失操纵,当是眉山最上乘。观者毋以墨猪迹之可也。”
四、与中山松醪酒的关系
《中山松醪赋》的创作与中山松醪酒密不可分。苏轼在赋中详细描述了中山松醪酒的制作过程和独特风味,使其成为定州市的特产之一。中山松醪酒以定州特有的黑龙泉泉水为基础,将松针、松果与米、麦同酿,并辅以多种传统名贵药材而成。历经宋、元、明、清而长盛不衰,到民国初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五、文化意义
《中山松醪赋》不仅展示了苏轼的文学才华和书法艺术,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它也成为了连接苏轼与定州之间不解情怀的纽带,为定州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该赋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于酒文化的热爱。
综上所述,《中山松醪赋》是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它不仅是苏轼个人才华的展现,更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