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花赋
河北省 · 邢台市《梅花赋》是唐代名相宋璟尚未步入仕途时写的一篇咏梅小赋。宋璟,南和县人,其祖于北魏、北齐皆为名宦,后曾祖辈迁至南和县阎里乡宋台村。宋璟少年博学多才,擅长文学,弱冠中进士,后官历上党尉、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
公元687年,宋璟二十五岁,中进士后又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就随伯父到东川(今邢台县东川口一带),寄住在官府为招待宾客新备的宿舍里。当时因连续几个月生病,他有时就到外边走走。一日,在一堵倒塌的墙边,看到一株梅花在杂乱丛生的草木中开花生长,遂作此赋。全篇以花喻人,词丽言切,共计670字(另有说法为560字),通篇文笔流畅、神采飞扬。宋璟怀才不遇,以梅为介,表达了自己在艰难的环境里渴望被发现、被赏识的精神。
赋中写到,高大的房舍空旷寂静,时令已晚宋璟所住的山也深。阳光暗淡斜照大地,冷风微吹草木呻吟。宋璟独坐空房无朋无侣,备一杯淡酒自饮自斟。他漫步台阶独自徘徊,手扶黎杖伫立墙阴。只见绿叶未吐而花已盛开,苍老枝条又长出青绿嫩枝。滋长嫩枝花开满树,如冰似玉纯洁之至。但梅花为何却被杂草所围,又让恶木掩没高洁姿质?宋璟感叹,梅花那如玉的花瓣沾满雪花,绛红色的花萼上遍布白霜,就如擦搽上了一层白粉,真像是白面傅粉的何郎;稀疏的花朵暗暗散发香气,淡淡的梅香渐渐充溢四周,又像是偷来西域的奇香,那就是风流幸运的韩寿……
后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梅花赋》并立碑,使之成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为后人所称颂。乾隆皇帝对宋璟的品德和《梅花赋》推崇备至,于1750年秋,在十里铺(现沙河市十里铺,宋璟梅花亭旁)梅花亭亲笔书录了宋璟的《梅花赋》,并赋诗一首,画古梅一幅。御笔《梅花赋》石刻长2.9米,宽0.88米,字体结构严谨、运笔柔润流畅,赋书互映,珠联璧合,具有一定书法艺术价值。
如今,在沙河城镇十里铺村梅花公园内的梅花亭,仍可见《梅花赋》、乾隆的梅花石刻和题诗等碑文,它们被镶嵌在三面墙里,每一笔每一划甚至一枚印章都透露出沧桑的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