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永济桥

涿州永济桥

河北省 · 保定市

涿州永济桥位于涿州市城北1.5公里的拒马河上。该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初名“巨马河桥”,后因河道南移,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在旧桥南建九孔新桥,并与旧桥相连,改名为“永济”,清帝乾隆还为其赐名并作了《御制重修涿州石桥记》、《御制永济桥诗并序》。

永济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九孔石拱结构和宏大的规模而闻名。桥梁全长627.65米,由主桥、南引桥和北引桥三部分组成,其中主桥长151.15米,南引桥长271.5米,北引桥长2005米。桥身全部用长方巨石砌成,栏杆则采用汉白玉雕饰,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桥面由条形方石铺设,两侧设地袱和高0.84米的栏板、1.4米高的望柱,栏板雕净瓶、荷叶,望柱雕方形卷叶,工艺简约精美。

永济桥因桥拱跨度大、造型优美而备受赞誉,远望恰似一条彩虹横跨两岸,有“拒马长虹”之美誉,是涿州八景之一。桥拱采用中国古代传统起拱技法,第四、第五、第六个桥拱的券脸石上有石雕水兽,东西两侧共有六个。此外,永济桥西侧主涵洞右方立有一根方形铁柱,用以固定桥身,该形制为涿州永济桥仅见。桥墩制成舟形,迎水面为一锐角,并以铸铁尖棱护住桥墩,劈开冰面,是古代北方桥梁之特色。永济桥还应用了传统的蝴蝶榫结构,将需要加固结合的石料分别凿出倒置等腰梯形榫卯结构,大大提高了桥墩抗水流冲击、抗震能力。

作为明清京畿重要通衢桥梁,永济桥历来由皇家官方主持建造,在历史上为十八省通衢之必经,古御道之冲要,也是京南形胜之所在。2006年5月25日,永济桥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如今,它不仅是涿州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更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艺术和智慧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