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鹇
河北省 · 保定市白鹇,学名Lophura nycthemera,属于大型鸡类,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外貌特征
- 雄鸟全长100~119厘米,雌鸟58~67厘米。
- 头顶具冠,嘴粗短而强壮,上嘴先端微向下曲,但不具钩。
- 雌雄异色:雄鸟上体白色并密布以黑纹,头上具长而厚密、状如发丝的蓝黑色羽冠披于头后;脸裸露,赤红色;尾长、白色,两翅亦为白色;下体蓝黑色,脚红色。雌鸟体型较小,通体橄榄褐色,羽冠近黑色。
生活习性
- 栖息于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也出现于针阔叶混交林和竹林内。
- 杂食性,食昆虫、植物茎叶、果实和种子等。
- 通常成对或成3~6只的小群活动,冬季可结成20只左右的大群,性机警,胆小怕人,很少起飞,紧急时亦急飞上树。
繁殖方式
- 繁殖期在4月至5月,一雄多雌制。
- 在地面凹处筑简单的巢,营巢于林下灌丛间地面凹处或草丛中,每窝产卵4~6枚,孵化期26~28天,雏鸟早成性,孵出的当日即可离巢随亲鸟活动。
分布范围
- 分布于中国、缅甸、泰国和中南半岛。在中国,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在云南高黎贡山地区,则主要栖于海拔1600~2700米的山地阔叶林。
观赏价值
- 白鹇体态娴雅、外观美丽,自古就是著名的观赏鸟。其雄鸟双色素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不过,关于莲池区是否有白鹇栖息,并未找到相关信息。如需更多关于白鹇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鸟类图鉴或咨询野生动物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