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角庙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的八角庙,位于美岱召内琉璃殿与西万佛殿之间,是明代建筑。其平面呈八角形,每面阔2.8米,直径7米,墙八面,攒尖顶,青瓦重檐,有围廊柱。门上悬有“清凉境”匾一块,为清代供养人设置,落款“大清咸丰元年仲秋谷旦叩敬”。
关于八角庙的建筑性质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它原为重檐攒尖顶的亭,后改建为庙宇。从古建筑学及考古学的角度观察,八角庙原应是蒙古金国时期的凉亭,五兰姓吉对美岱召实施“城改寺”时,将亭子围以外墙,抹白灰,作壁画,塑佛像,凉亭遂变成了八角庙。其依据是建筑结构与形式全然似亭,此外还有清代“清凉境”匾可做辅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八角庙不是亭,内柱间筑有墙体,是佛殿的一种形式。
八角庙原自成一院,有南门和东西厢房,是喇嘛静修之地。其门上高悬“清凉境”匾,可见当时庙内所供奉的是文殊菩萨。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别称“清凉山”,因而也叫“清凉境”。现庙院、内供塑像均已无存,殿内新塑了大威德金刚等藏密本尊和护法神。大威德金刚是文殊菩萨的教令轮身即忿怒相,将其置于殿内十分恰当。庙内壁画亦极为生动有趣,“猴子百戏图”就绘制在八角庙的东南壁上。
如今,八角庙作为美岱召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朝拜,感受其独特的宗教氛围和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