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门关
山西省 · 忻州市原平市天门关的详细介绍如下:
天门关,并非位于原平市,而是位于太原市阳曲县与尖草坪区交界处的关口村北和阳曲县凌井沟之沟口之间,是太原通往静乐、宁武等西北各县的要道咽喉,堪称太原北门。天门关得名于八卦易理,据《阳曲县志》记载,“位在乾方二山明合如门”,因此得名天门。天门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就已经开始设置关辖,依山筑障。
天门关地势险峻,危峰入云,山势陡峭。天门山是千里吕梁山脉在太原境内的一座驼峰,驼峰背后连着一条冰河期造山运动时形成的大峡谷,两山夹一谷,纵深30里。谷内群峰逶迤,形态各异,有的突兀刺空,有的壁削千仞,有的坡缓如翼。这样的地形使得天门关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经历了无数次的战火洗礼。
天门关现存土关垣两道,高达6.5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道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在关北15公里处,还有西凌井这一兵家驻防要隘。此外,天门关周边还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如杨家井(又称马刨泉)、西南三角的习武教场以及西北山头的旗墩残基等,这些景点都见证了天门关的历史沧桑。
天门关不仅自然风光壮丽,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游览天门关,并留下赞美天门关的诗句。如明代诗人苏维霖曾吟咏天门关:“天口关里锦屏分,峭壁参天乱斗文。怪石斜飞全欲坠,野花倒挂暗来熏。”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天门关的险峻与壮美。
总的来说,天门关以其险峻的地势、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游览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