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庙
山西省 · 长治市长子县文庙详细介绍如下:
长子文庙,位于长子县城内东街北隅(或说东大街长子一中西南侧),坐北向南,临街而建。它是该县城内规模较大的一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达2700平方米。文庙始建于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据嘉庆二十一年《重修文庙》碑文记载,自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有修葺之意后,历经三十一年又重修大成殿及东西廊庑、大成门和明伦堂,清代又几经修葺与增建,方成现存之布局。它现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长子县文物保护中心及长子博物馆所在地。
长子文庙中轴线上依次有(或曾有)照壁、棂星门、泮池、戟门(俗称大成门)、乐台、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左右两侧有金声坊、玉振坊、名宦祠、乡贤祠、金丝堂、诗礼堂、碑亭、东斋、西斋,西北隅有教谕署,东北隅有尊经阁、崇圣殿、御制阁,东南隅有文昌帝君三代祠与文昌祠,明伦堂东连训导署。现仅存元代建筑大成殿与清代遗构金丝堂两座古建筑。
大成殿位居中轴线中端,是文庙内的一座主殿,也是“国保”长子文庙的核心文物。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或说进深八椽),平面形制为长方形,屋顶形制为单檐歇山顶,屋顶正脊为琉璃脊兽,四坡灰瓦覆面。殿内梁架裸露,施内金柱四根,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前后乳栿用四柱,当心间两四椽栿下增两柱,次间及稍间四椽栿下增一柱。殿内柱子都用木柱,檐柱断面形制为方柱形,柱子上窄下宽,收分和缓舒畅,内柱高于檐柱。明间梁架为四椽栿对前后乳栿用六柱,次间梁架为四椽栿对前后乳栿用五柱。殿内梁架为厅堂式彻上露明造,由于年代久远,柱身裂缝朽变严重,多数用铁箍加固。梁架为原始材料略加砍制而施用,元代特征显著。斗拱肥硕,用材敦厚,琴面式昂嘴粗壮有力,只有柱头铺作、无补间铺作,两山、后檐斗拱形制相同,为五铺作偷心造,仍保留着宋、元时期建筑的风格。
大成殿内保存着1531年(明嘉靖十年)《御制正孔子祀典说》石碑一通,碑文17列,共930余字,是嘉靖皇帝专为更正孔子名号与祭祀礼仪而撰写的一篇文章,也即一通圣旨碑,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另有高达三米的《宣圣遗像》碑,通体青石所造,碑首篆额为“宣圣遗像”。碑身上镌刻的孔子像,相传底稿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为长子县令徐固命人雕刻。孔子像头顶束髻、双目深邃、阔嘴隆鼻、长髯浓密、身材魁伟,双手交叉胸前,身体微微前倾,谦卑有礼、文质彬彬,君子风范。圣像衣冠整肃,线条流畅,形体端庄,刻制精细,乃艺术珍品。
金丝堂位于大成殿前侧,坐东朝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属于清代遗构。如今可看到介绍孔子生平事迹的彩画。
长子文庙是全县祭祀孔子的重要场所,也是古城里一道风景线。它从历史中走来,见证了长子县的岁月变迁,也承载了深厚的儒家文化与历史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