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禅寺

伏龙禅寺

浙江省 · 宁波市

伏龙禅寺坐落在慈溪市龙山镇伏龙山,而非象山县,以下是该寺的详细介绍:

伏龙禅寺群峰环抱,云缭雾绕,青松翠竹之中,环境幽雅。据南宋《宝庆四明志》记载:“其山跨东海、西海之门,宛若龙头,龙尾之形,因名伏龙山”。山峥嵘突兀,为三北平原诸多孤锋之最高,古时多生箬竹,又名箬山。唐时为海岛,如今傲立东海之滨,杭州湾跨海大桥与宁波舟山连海大桥,犹如巨龙,一南一北,汇聚于山下。沈海高速近在咫尺,329国道擦南麓而过。

伏龙禅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公元862年),鉴诸禅师云游至此,见一岛如蛟龙伏海,云雾升胜,四周大海,环境幽雅,深信为修行道场,遂发愿开山建寺。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更名寿圣禅寺。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寿峰普宁于此广弘药师法门,施医济药,刺史柳公武奏请,改寺额为广福禅寺,“东海佛国,药师道场”从此名扬十方。寺院布局严谨,依山势而建,充分显现宋代建筑风格,但不幸于1941年6月,遭日军焚毁。欣逢盛世,社会和谐,佛法昌隆,伏龙禅寺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于2006年批准为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规划中的寺院占地面积258亩,建筑面积11805平方米,拟建礼佛、展示、塔院、弘法修行、罗汉群像、山林湖景诸区。其中琉璃宝殿和天王殿正在建设之中。

伏龙禅寺传承千年,底蕴深厚,为历代名人所称道。唐开国元勋尉迟恭、宋政治家王安石、大文豪苏东坡、民族英雄文天祥、名学者黄震、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清抗法将领欧阳利见、近代高僧弘一大师、商帮巨子虞洽卿等历代名宦显贵,观览之余,吟诗纵情,流传众多佳篇。寺内高僧辈出,从开山祖师唐鉴诸禅师始,而后惟靖禅师、宋寿峰普宁、清懒耕元来、千日成眼、省三佛才、中兴善庵、到近代志恒和尚、诚一法师等不一而具。尤其近代律宗大德弘一大师,曾三次住锡伏龙寺,前后达一年之久,为伏龙寺增添光彩的一页。

伏龙禅寺所在的伏龙山,步步皆景。除寺院外,还有莲花池、千丈岩、摩崖石刻、仙人桥、蛇打滚、蝙蝠洞、洽卿墓、观海亭、梵天捞米洞、石坛、乳井、龙脊柱、止观亭、禧福洞天、戚继光纪念碑、伏龙寺抗日纪念碑等众多自然与人文景点。其中,寺内中庭植有一棵银杏树,或是宁波寺庙里最孤独的一颗银杏树。植于中庭,一到秋天,一树金黄,与黑瓦白墙掩映成趣。而寺院的人间烟火气仿佛给它注入了另一种生命,让它不同于其它的银杏,有了佛韵和禅意。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前往伏龙禅寺实地参观或访问相关宗教文化网站。